山地轨道运输车在使用时,除了遵循一般轨道运输车的注意事项外,还有以下特殊的要点:
一、轨道方面
1. 坡度检查与维护
山地轨道通常有一定的坡度,要经常检查坡度是否有变化。由于雨水冲刷、山体滑坡等自然因素可能导致轨道坡度改变。例如,在雨季过后,应及时检查轨道基础是否稳固,坡度是否超出设计范围。如果坡度变陡,车辆上坡时动力可能不足,下坡时速度可能失控。
对于较陡的坡度段,轨道的防滑设计尤为重要。轨道表面可能需要特殊的防滑处理,如铺设防滑纹路或使用特殊的防滑材料涂层,以增加车轮与轨道之间的摩擦力,防止车辆下滑。
2. 轨道稳定性
山地地形复杂,轨道容易受到地质灾害的影响。要定期检查轨道两侧的护坡、挡墙等防护设施是否完好。如果防护设施损坏,可能会有土石滚落,影响轨道的正常使用。
轨道的支撑结构(如枕木、桥墩等)在山地环境中承受的压力和冲击力可能更大。需要加强对这些支撑结构的检查,确保它们能够稳固地支撑轨道。对于一些位于山谷或河流上方的轨道段,要特别注意桥墩等基础结构的安全性。
二、车辆方面
1. 制动系统强化
山地轨道运输车的制动系统要求更高。由于下坡时车辆会受到重力加速度的影响,制动装置需要有足够的制动力来控制车速。制动系统的刹车片等部件要选用耐高温、耐磨的材料,并且要定期检查和更换,以确保其制动性能良好。
一些山地轨道运输车可能配备有辅助制动装置,如手刹、紧急制动阀等。操作人员要熟悉这些辅助制动装置的使用方法,并且在日常操作中要进行演练,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制动车辆。
2. 车辆结构加固
考虑到山地运输可能会遇到颠簸、碰撞等情况,车辆的车身结构要进行加固。车厢的连接部位和车架应采用高强度的材料制作,并且要定期检查焊接点、螺栓等连接部位是否有松动或裂缝。
车辆的悬挂系统也需要特殊设计,以适应山地轨道的起伏。良好的悬挂系统可以减少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颠簸,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,同时也能降低车辆部件因震动而损坏的风险。
三、操作方面
1. 下坡操作技巧
在下坡时,操作人员要提前控制车速,避免车速过快。可以采用提前制动、使用低速挡(如果有)等方式来控制车辆的下滑速度。同时,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,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。
严禁空挡滑行。空挡滑行会使车辆失去发动机或电机的制动作用,完全依靠刹车来控制车速,这会极大地增加刹车系统的负担,容易导致刹车失灵,引发事故。
2. 天气因素考虑
山地天气多变,遇到雨、雪、雾等恶劣天气时,要谨慎操作。在雨天,轨道表面会变得湿滑,车辆的制动距离会增加,行驶速度应进一步降低。在雪天,轨道可能会被积雪覆盖,需要先清理积雪,并且要安装防滑链(如果适用)。雾天能见度低,要开启雾灯等警示装置,并且要放慢车速,依靠信号装置和轨道的标识来行驶。